欢迎来到58海外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曼谷 [切换]

      中国游客被“查没了”,你们满意了吧?

      2025-05-20 09:53:21发布,长期有效,84浏览
    • 置顶
    • 定时刷新  |
    • 收藏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曼谷
      • 联系人:曼谷58
      • 电话: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58海外提醒您:本站仅作为便民信息搬运工,请自行分辨信息真假。
    • 信息详情

    中国游客被“查没了”,你们满意了吧?


    “中国游客被查没了”这句话,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。

     

    一方面,泰国机场确实存在“一刀切”的边检做法,一些清白游客被误伤;

     

    另一方面,保关带关中介为牟利,刻意在社交平台上渲染恐慌情绪,挑动中国游客的不安;

     

    再加上泰国本土舆论频频将“打击灰产”与中国游客划上等号,甚至有媒体将“数字入境卡”解读为“专为打灰设计”,无形中加剧了误解。

     

    泰国有错,但不是全错;

     

    有问题,但也遭遇抹黑。

     

    而真正受伤的,是那些不明真相、也无处申辩的普通游客。

     


     

    谁脸上写着“坏人”?

    无辜游客的入境噩梦

     

    “我连旅游都要提心吊胆吗?”

     

    近期,泰国网陆续接到大量游客反馈:

     

    他们在落地泰国后,明明记录清白,却仍被抽查、盘问。


     

    一位中国游客告诉我们:“我们很多年没来了,只想来泰国度假,落地后被请到一旁,检查手机、问工作、开包翻行李。

     

    我什么都没做错,却觉得像被当成了罪犯。”


     


     

    她的故事并不是个例。

     

    在“入境泰国”这个环节,中国游客正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心理煎熬。

     

    入境工作人员的严肃脸、通道前的盘查目光、候检室里一排排等待的人影——这一切,本不该出现在一次普通旅行的起点。


     

    “我们理解泰国对国境安全的重视。”

     

    也承认在“代购、非法务工、黑导游、代持股”等问题背后,的确有不法分子混入游客之中。

     

    但安全防范,是否一定要靠“一刀切”去识别危险?

     

    有没有可能,这种“一刀切筛查”的策略,正在将真正的好人拦在门外,把信任扔进垃圾桶?


     

    辩证看待

    不是人人被严查

     

    然而,我们也必须冷静地指出:

     

    眼下社交平台上漫天飞舞的“中国游客入境被查”“小黑屋排长龙”的说法,其真实性其实严重掺水。

     

    所谓的“中国游客被查没了”,看上去声势浩大,实则其中相当一部分,是由“保关”“带关”中介在幕后操控情绪。

     

    他们通过不断渲染泰国入境的恐怖气氛——“会被盘问”“会被遣返”“不给钱进不来”——制造焦虑,制造恐慌,最终的目的,就是一句话:

     

    让你乖乖掏钱走他们的通道。

     

    这不是信息,这是套路;

     

    不是评论,这是生意。


     

    必须承认,个别中国游客在泰国入境时确实遭遇了不必要的误伤和严查,但这并不代表“每一个中国游客都在被针对”,也不是“落地泰国就等于进小黑屋”。

     

    泰国的边检审核,是对国家形象的第一道窗口,若真的“无差别拦截”,不但会损害旅游业,也完全不符合泰国长期以来的开放姿态。

     

    所以,请大家冷静分辨:

     

    真正的查,是政府依法执法;

     

    而“被查的恐慌”,很多时候,是某些中介用来收割游客的钱包。

     

    如果未来真的有大量中国游客因为“入境恐惧”而放弃赴泰之旅,那么这些不断在网络放火、在现实中收钱的“保关”“带关”中介,必须承担传播恐慌、扰乱市场、伤害旅游关系的责任。

     

    别让恐惧被兜售,别让谣言成生意。


     

    快速通道

    不讲理只讲钱?

     

    更令人唏嘘的是,部分游客反映——如果在机场“被卡”,只要找中介或者泰国机场“熟人”,交上一笔费用,就可以“快速带关”“无问无查直接入境”。

     

    这种情况,有人称为“保关”,有人称为“打点”,存在内外勾结配合的情况。


     

    费用从几千到上万泰铢不等,操作方式也五花八门:

     

    有人反映,他被拖进小房间后突然接到电话,提出“交费保关”;

     

    有人提前在社交平台联系所谓“接机+保关”服务;

     

    有人甚至被安利“VIP入境”套餐,暗示可避开检查……


     

    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入境审核标准本该一视同仁,那为什么金钱可以打通关节?

     

    如果“黑产灰产”是打击对象,那为何有关可走?

     

    如果真要严防不法分子入境,那“花钱就放行”的机制,不正是在制造新的漏洞?

     

    泰国不缺机制,缺的是清晰的边界与底线。

     

    今天你放一个交钱的人,明天就挡一个守规矩的人;

     

    今天你“通融”一次规则,明天就埋下一次信任危机。

     

    “保关生意”看似便利,实则复杂——近期,很多工作人员在一线熬夜,为了帮助“无辜入境者”澄清,也有人混入其中,趁机“乱收费”。

     

    此外,“旅游免签”若变成“金钱换入场券”,那泰国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就将从“热情开放”变为“经济敛财”,这不是旅游,这是交易。


     

    游客减少不是偶然

    便利性才是竞争力

     

    回看2024年至今,中国赴泰游客不升反降。

     

    即便免签政策早已落地,但春节不旺、清明遇冷、五一冷清、接下来的六一端午目前也毫无声浪,这不是中国游客变了,是目的地“门槛”变了。

     

    曾经,泰国凭借“免签+廉价+好玩+自由”,成为中国游客的首选东南亚国家。

     

    但当越南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新加坡等邻国接连出台“便利政策”:

     

    十年签证+落地更加简化;

     

    入境卡自动生成、自动通道铺开;

     

    入境时“笑脸相迎”,游客好评如潮;

     

    而泰国这个“微笑国度”却要游客提前注册“数字入境卡”(TM6),机场排长队、填表填错即被刁难,甚至被当成“风险人群”,这一来一去之间,中国游客的“第一印象”彻底变了。


     

    我们当然理解泰国的担心:如果完全放开,可能会有灰色群体混入——可问题在于:

     

    有没有比“全员盘问”更聪明的管理?

     

    有没有在不失安全的同时,更懂体验的优化?

     

    在“便捷”和“安全”之间,真的只能选其一吗?

     

    答案是:不必非此即彼。

     

    为什么不能设置“高信任通道”与“随机抽查通道”双轨并行?

     

    为什么不能将“旅游签证”和“商务/打工目的”入境者分流对待?

     

    为什么不能在泰国有关单位提前备案某些高频旅客,让他们享有“信任通道”?

     

    这不是科技难题,而是认知问题。泰国若能跳出旧思维,重塑“便利+安全”双轨系统,中国游客的归来,并不遥远。


     

    “游客都坏”?

    标签“杀人”,比歧视更可怕

     

    “中国游客被查没了”——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网络调侃,而是一个结构复杂、情绪浓烈、误解重重的问题。

     

    首先,泰国机场的“一刀切”做法确实存在问题。

     

    在缺乏精细识别系统的前提下,严查成了“广撒网”,不少本就清清白白、只是前来度假的普通游客,反而成了“被抽查的常客”。

     

    这在无形中伤害了旅游体验,也降低了泰国在游客心中的友好度。


     

    其次,大量以牟利为目的的保关、带关中介,通过制造“恐惧感”谋取收益,故意夸大入境难度,利用不实信息、刻意剪辑来形成“人人都被查”的假象。

     

    他们不是在帮忙,而是在贩卖焦虑、割韭菜,让本不需要“特通道”的游客,也陷入焦虑与金钱陷阱。


     

    第三,泰国本土社交媒体上近年来频繁掀起所谓“打击灰产”的讨论风潮,其中夹杂着对中国游客的误解与标签化。

     

    有些言论甚至将“所有中国游客”都与“代购”“代持股”“打黑工”划上等号,更有媒体将“泰国数字入境卡”(TM6)直接宣称为“打击非法行为的抓手”而不是“旅游便利工具”,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游客的疏离感与被误解感。


     

    归根结底,中国游客不是问题制造者,而是被动承受者。

     

    他们遭遇严查、被迫付费、被扣帽子、被看异样的眼神,这一切不该成为一次旅行的“正常现象”。

     

    如果我们要讨论“被查没了”,就必须先厘清是谁在查?

     

    谁在制造恐慌?

     

    又是谁在背后得利?

     

    唯有回归理性、制度透明、情绪降温,才能让中泰之间这条本应温暖畅通的旅游之路,再次真正顺畅起来。

     

    希望下一次,当中国游客再次踏上泰国土地时,感受到的是风,是海,是笑容,而不是误解与恐惧。


     

    这段时间,在部分泰国社交媒体评论中,针对中国游客的负面声音接连出现:

     

    “又是中国游客搞持股”

     

    “中国人抢泰国人生意”

     

    “中国人破坏市场秩序”

     

    “不让查,他们就搞事;一查,他们就哭冤”

     

    “不欢迎?我们不是没别的国家……”

     

    每一句话,看似情绪宣泄,实则在制造“群体敌意”。


     

    可是,任何国家的游客不是一个犯罪标签,并且中国游客还是一种消费力、文化力与友善度并存的国际群体。

     

    真正制造“傀儡持股”问题的,是一部分泰国本地与共谋者的灰色操作;

     

    真正扰乱市场秩序的,是长期无人监管的泰国中介黑链;

     

    真正“抢饭碗”的,是一部分泰国本地灰区的既得利益者。

     

    所以,不该让游客背负全部责任。

     

    更不该用标签来攻击整体群体。

     

    旅游胜地对另一国游客的态度,是开放情感的温度计。

     

    一旦将个案上升为“群体标签”,就意味着沟通的桥梁已经失火。


    愿泰国听见

    游客的心声

     

    我们希望泰国听得见这些声音:

     

    “我们来,不是为了犯罪,是为了看看你们的笑容与风景。”

     

    “我们配合检查,但我们也想要被尊重。”

     

    “我们热爱泰国,但也不想被当成提款机。”

     

    “我们走了,不是因为不喜欢泰国,而是怕再被为难。”


    泰国,愿你重视,愿你三思。

     

    别让入境成为打击信任的第一关口。

     

    别让旅游体验从机场那一刻就打折。

     

    别让大多数人,为少数人的错买单。

     

    安全不是靠盘问制造的,而是靠信任巩固的。

     

    让中国人留下来,不靠口号,要靠体验。

     

    欢迎不是免签的口头禅,而是落地之后的尊重。

     

    安全与便利,从不是敌人。

     

    旅游不是争斗,是文化交往;游客不是敌人,是未来的朋友。


    文:布周十面派


   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58海外看到的,谢谢!

    首发网址:http://58oversea.com/city/Bangkok/information-id-20462.html
    查看全部曼谷其它商务服务信息
    发布一条曼谷其它商务服务信息
    • 相关图片

    中国游客被“查没了”,你们满意了吧?
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曼谷新发布